十九大后,E20組織了專門的學習小組,經過兩個月的學習,形成了系列心得體會。在2018年“E20環境產業圈層百人閉門年會”(以下簡稱“E20圈層年會”)上,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從十九大傳遞的精神出發,以“攜手共贏新時代”為主題,展望環保產業的2018。
以下內容根據傅濤在E20圈層年會的發言整理。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 傅濤
因為環境保護這項公共服務,政府不自己干了,污染企業也不自己治理了,才產生了環保產業。
環保產業是政策拉動型的產業,以前所有分析的出發點都是政策。十九大后,給產業帶來的啟發很大。能夠理解為什么2017年會是黑臭水體治理的階段節點年,為什么黑臭水體、海綿城市等學術上根本不認可或有爭議的詞會成為政府一個指標詞,是因為政治。
為什么水污染危害遠遠大于大氣的時候,先出臺“大氣十條”,也是因為政治,因為大氣污染已經很明顯成為百姓迫切關心的問題了。
以此,我們發現政策的核心是政治,如果讀不懂政治,就無法理解為什么政府突然重點推動危廢處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群眾關心的小事兒都是黨關心的天大的事兒。當危險廢物開始影響人民的生活,這從根本上講,就是影響到了共產黨的執政。因此,危廢處理日益受到重視。從這個角度考慮,也就能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為什么如此關心廁所革命,關心垃圾分類。
政治是環境產業之本,作為環境企業家如果讀不懂政治,只是在商言商,就會喪失很多機會。只有在政策上找出政治的原理,才能理解環境產業的政策和市場。
人民群眾的利益是一切環保政策的原點
2016年的時候,傅濤曾經講到“三棟房子”,分析了產業的改革格局。毛主席建的房子是讓中國人民有房子住,是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建的房子是讓大家有飯吃,雖然也叫社會主義,但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是在建一棟全新的房子,叫做生態文明,是讓中國很強、很牛、很自豪。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三個起來”,“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這三個起來,滲透了四個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
文化自信是在原來三個自信基礎上新增的,中國以前對自己的文化不是充分的自信。現在,中國共產黨很自信。
中國的文化來自兩方面:一方面來自于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西方講平等和個性,中國的文化主流是孔子建立的,只要有兩個人就一定有主次、有綱常,因此建立了協調性的體系。中國文化淵源流長,博大精深,中國對自然的尊重,對秩序的尊重,對自己個性的收斂,都是這種文化產生的原因。以前面對美國、歐洲列強,我們是不自信的。現在共產黨講究文化自信,有了充分的文化自信才有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的一個方面來自黨的革命性。這種革命精神,體現在和平時期就是改革精神,敢于打破常規。中國的經濟持續40年平穩增長,靠的就是變革。共產黨敢于改革,改革提供了發展的動力,讓中國這樣一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持續奔跑,這在西方看來是奇跡,但這正是由共產黨的文化決定的。
共產黨不是西方意義上的政黨,而是代表人民的政黨。黨領導一切,黨的權利來自于人民。理解了這種制度關系,才能理解黨領導一切,不僅包括軍隊、政協,也包括人大這樣最高權力機構和法院這樣的法律機構,更包括政府和企業。
理解了制度自信才有道路自信,中國的發展道路跟西方不同,兩者的經濟增長軌跡,以及經濟增長的動力都完全不同。當中國經濟快要超越美國的時候,才開始更加自信。開始對自己的文化自信,開始對共產黨黨權體系自信,開始對所走的經濟道路自信,因此理論也開始自信。十九大報告32000多字,只有一處提到借鑒國際經驗,這也足見黨的自信。
在強烈自信的背景下,在權力的頂峰,更加要求黨必須回歸初心。所以我們會經常提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前,很少有人知道黨的初心是什么,黨的初心就是“為人民謀福利,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為什么要回歸初心?黨要領導一切,唯一持續生存的法寶就是永遠跟人民站在一起。從這個角度看,就能理解為什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群眾關心的再小的事兒也是黨天大的事兒。黨理解了這個原則就有了自信的根源,即對初心的回歸。黨必須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政治話題,也是一切環保政策的原點。
從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兩山論,四個詞來看,與其他產業相比,環保產業更要向十九大報告致敬,向習近平總書記說感謝。
一是生態文明。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體”,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生態文明建設成為黨關注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是環境保護。環境保護的監管、督查越來越嚴格。這種力度的加強是出于政治的考慮,因此,這決不是短線行為,緊箍咒會一直念下去,不可能放松。
三是綠色發展。黨中央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是未來的發展之路。預示著未來發展動力將不再是靠投資、靠出口、靠消費拉動等傳統思路。
四是兩山論。黑臭水體治理、土壤修復等環境治理的任務非常艱巨,光靠政府出資錢是不夠的,在嚴控金融風險的背景下,又不可能更大深度的“寅吃卯糧”。那么錢從哪里來?習近平總書記說要從綠水青山里找,要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早在200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偉大理論。經過十多年的探索研究,“兩山論”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現在則明確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基本國策。在眾多的產業力量中,環境產業毫無疑問,是最能直接推動“兩山論”落地的力量。
從政治去感知政策,從政策感知市場。領導一切的共產黨必須重視生態文明,必須重視生態環保,因為這關系到執政基礎。
怎么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首先要構建一個價值體系,中國政府有能力構建這樣的價值體系。
綠水青山要變成金山銀山第一個通道要靠政策。黃山新安江治理的成功實踐,前期就是靠政策的持續推動。E20環境平臺旗下的E20研究院作為國家級智庫機構,也一直在探索、研究和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從2016年10月份開始,E20研究院第一次扎根到一個城市中,在安徽黃山開展了一年多的深入調查。作為全國首個流域生態補償試點,黃山新安江流域治理做了很好的探索和經驗總結。通過兩輪試點的推進,新安江流域治理取得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2017年,首屆新安江綠色發展論壇舉行,聚焦生態文明 建設,共同探討生態文明建設未來的實現路徑等熱點話題。與此同時,E20環境平臺也在邯鄲、東莞等地在鋼鐵行業以及造紙行業綠色化發展方面進行著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綠水青山要變成金山銀山第二個通道要靠市場。生態環保企業億利集團走進庫布其治沙29年,2017年收獲習近平主席的高度關注和肯定。進一步說明,環境產業作為真正落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中堅力量,需要深入理解國家的行動決心和發展方向,不斷創新,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兩山論”擲地有聲,贏取更多發展機會。
在推動生態文明、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接力棒的第一棒其實是歐洲在主導,從《京都議定書》到《巴黎協定》,無一例外主角都在歐洲,這是因為,歐洲的經濟曾經引領著世界的發展,但因為美國、中國世界兩大經濟體,沒有在可持續發展的主線上運作,這種可持續發展的潮流并沒有形成國際潮流。
生態文明建設,“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需要足夠的經濟體量,需要足夠的能量也需要足夠的耐心。環境保護與其他產業不同,短期內很難看到收益。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成效,是一個需要做百年規劃的話題,并不能靠一屆政府在三到五年的時間完成。只有共產黨可以按照幾十年,甚至百年來做規劃,只有這樣的政府才可以跨時期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美國政府一般是四年的跨度期,很難做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期規劃。但中國共產黨不同,黨的領導是歷史賦予的權力,黨的執政是憲法規定的,是人民歷史的選擇。這也就能理解為什么生態文明建設強調黨政同責。所以,做好環保必須講政治,是政治定義了、也主導了環境產業的價值流方向。
中國文化是敢于改革的,中國人敢于打破原來的利益。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即將于4月舉辦的水業戰略論壇,也將主題定為“將改革進行到底”,是因為水務改革打破了原來的利益格局,才有了行業的長足發展。
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40年發展非常重要的兩大法寶,未來的改革是沒有止境的,只要改革之心不死,經濟增長就不會停。
中國文化也立于創新,西方文化以自我為中心,東方文化是以他人為中心。這也是我們創新的源泉,我們可以放下身段考慮地方政府的痛點,考慮人民群眾的痛點,考慮工業企業在節能減排之下、在重壓之下的痛點。
改革要靠政府,創新要靠產業。這是推動兩山論落地的很重要的兩個路徑。政府和企業之間需要聯手,才能讓兩山論落地。
目前,中國環境產業面臨的背景有三點。一是環境需求正先向非盈利領域持續釋放,政府的支付能力收縮;二是嚴控金融風險、去杠桿政策導向,向縱深推進趨勢明顯;三是環境監管空前加劇,工業企業結構調整腳步加快。
在這樣的背景下,環境產業面臨了三大挑戰:
一是資本對環境產業預期高企,而環境產業在后PPP時代的高增長缺乏有力資本支撐。資本對環境產業預期越來越高,現在行業增長達到15%,但很大一部分是靠PPP拉動的,同時,也有靠一部分央企違規參與PPP的溢出的價值拉動的。后PPP時代,PPP逐步走向規范化,更強調質量,如果出現斷崖式項目下跌,項目出現危機的時候,以前的承諾就很難實現。
二是市場狂奔后產業體力透支嚴重,難免動作變形,難以承受日趨嚴格的IPO大考。雖然2017年環保企業迎來了上市高峰,有13家環保企業成功完成上市。但隨著國家對金融風險的嚴控,在2017年下半年,環保企業IPO出現新的動向:先有二闖IPO的鑫廣綠環因發生傷亡17人事故停在了申購前夜。2017年12月26日,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因財務問題首發未通過。2018年開年,兩家沖擊IPO的企業又遭遇挫折。從大環境來看,IPO趨嚴已成大勢。這樣的背景下,環保企業要怎么發展,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三是越來越強調環境效果的客戶要求,環境企業難以承受監管之重。這就要求環保企業必須要給用戶有效果、有感知的東西,才能給政府和公眾一個好的交代。
共贏新時代:環境產業是個價值奇點
過去20年,環境產業存在的基本價值:幫助政府、污染企業做到低成本達標,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那么,新時代下,環境產業的核心價值到底在哪里? 未來,環境企業的核心價值將體現在經濟通道價值和循環聯通價值。
環保企業的經濟通道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環境企業是生態價值進入經濟對價的第一通道。房地產行業之所以出現那么多大牛,是因為趕上了把房地產資產變成資本的改革開放黃金15年,土地、房子作為最大的資產,經過房改變成了資本對價。從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來看環保產業的發展,大量綠水青山的價值必須通過環保的加工才能實現價值轉化,就像石油必須通過采礦公司才會進入到循環經濟中去一樣,雖然采礦成本是10美元,但是產品甚至可以賣120美元。環保產業恰恰是生態價值的連接者,是一個通道,這種通道價值非常大。
二是環境企業是資本進入環境領域的伙伴。未來的環境產業會沉淀大量的資本。那么資本如何進入環保領域?因為資本不會做具體的工程,未來一定會通過環保產業的努力變成環保產業沉淀性的資產守在這里,創造一種價值。
三是環境企業是外行企業戰略進入環境產業的踏板。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越來越多的企業戰略性進入環保,環境企業成為通道。
環境企業的循環聯通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環境企業的末端服務是未來價值聯通的奇點。環保企業以前是價值循環的斷頭浜,物質到環保企業這里是廢物,就沒了價值。最多做循環經濟,重發利用,還是廢物,性質并沒有改變。新時代下,環境產業末端服務將是未來價值連接的奇點,奇點在物理學中是指在空間和時間上曲率無窮大的一點,奇點在數學是指沒有定義的點。環境產業是未來經濟里的奇點,這個奇點如果用得好就是爆炸性的,用得不好可能就沒有任何價值。
二是環保+:環境企業是跨界交匯的關鍵節點。如果說當下所有的產業必須要面對“互聯網+”的沖擊,那么所有的傳統產業也都同樣面臨“環保+”的考驗。可能未來,純末端的環境產業可能不存在了,因為廢物也都將融入到產業中間去。
在以上所述的價值奇點上,展望2018年,環保產業的風口在哪里?
如果一個環保企業僅僅花甲方的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偉大的企業。偉大的企業必須要為客戶創造價值,想方設法為客戶創造增量價值,才有可能成為偉大的企業。
為客戶創造價值的3.0時代確確實實到來了。環境產業的大增長在哪里?
環境服務領域的拓展帶來環境企業價值的第一增量。比如原來沒有危廢處理的概念,而近幾年,危廢處理市場越來越火熱,很多企業都開始布局這一領域,市場空間不斷釋放。事實上,目前環保企業只服務了50%的環境領域,很大一部分領域還沒有被發掘。如果只是成本中心的角度,環境行業無處落足,好多領域競爭激烈。但是如果帶著3.0的時代思維,會發現還有很多領域可以做。如環衛領域,十年以前,沒有人認為環衛可以做成產業,現在環衛變成了大家搶著做的行業。未來,100%增長的公司一定是站在了奇點上。
另一個大的增長點是傳統環境服務領域的增量來自質量提升和跨界循環。即便是原來的垃圾焚燒廠,也都要重新思考服務水平,即便是最傳統的市政污水處理廠也沒有真正融入到綠色、藍色中,都需要提高。標準提高之后會接通另外一個價值的世界。
未來在技術方面,環境產業C方陣的驅動因素不是原來環節的顛覆性技術。顛覆性的技術主要來自跨界,來自新需求的增量技術。另外就是聯通的循環性路徑突破技術。污水、固廢過去被當作廢物來處理,現在追求零排放,產生了新的循環,這種技術將是主要的方向。
另一方面,環境企業的價值分化在加劇。現在4萬多家環保公司中,成為價值節點的環境企業必然是細分領跑企業。不能領跑,即便有規模也難有利潤。一般跟跑者需要在IPO嚴格的背景下,抓緊時間并入其他領跑主體。
在這樣的政策和市場背景下,需要重新認識環境市場:
工業市場原來是偽市場,過去根本沒有想處理,現在重壓之下已經開始改變,此市場非彼市場,工業市場的空間不亞于市政市場,甚至遠遠大于市政市場。
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背景下,環保領域的觸角更快向農村延伸。市政市場中,很大一部分設施將面臨升級,不能不花政府的錢,但是絕不能只花政府的錢。
在國際市場中,中國已經可以以世界領跑者的心態,輸出自己的模式,敢于帶著“四個自信”做新的市場開拓。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環保產業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環境企業需要講政治。需要從政治看政策的方向,從政策看市場的方向。因為環保的每一個突發性的政策都是受政治的影響。以前的政策導向是為了效率,什么地方不科學、效率低就會有相應的政策,現在大部分環境需求政策都來源于政治性的需求。
其次,必須要做增量,要從客戶的成本中心走向客戶價值中心,無論是市政客戶還是工業客戶。
三是,不忘產業之本。業務為企業之本,面對浮躁的資本市場,要有耐心,相比財務資本而言,要與戰略資本攜手。戰略資本是企業最好的朋友,但需要企業有足夠的耐心。產業需要共榮,不能只注重估值而對賭。
四是客戶導向。用能夠感知的效果性需求串起供給。企業所有的行動都需要從政治出發,只有一直心懷人民,行動正確、方法正確,人民群眾才會成為產業的同盟軍。
目前,在環境市場迅速拓展的背景下,環境企業間合作遠遠大于競爭。其實在邊界充分開闊的時代,沒有什么環境企業之間是完全競爭的,因為從用戶角度出發,用戶和地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環保企業更要充分開放心懷,合作才能產生共贏。
偉大的企業一定是先利他、后利己
E20希望成為偉大企業產生的助推器,偉大的企業應該從三個層次來理解:利己、利他、良知。
利己主義者,認為利己就是利他,保護自己就是保護他人,所以每人都要有槍,要美國優先,美國優先了世界就能優先,這是一種西方的價值觀。第二個利他主義者,是圣人的價值觀,認為利他就是利己,你為天下,天下就為你;你為人人,人人才能為你。中國不會講中國優先,因為這有違中國的文化根基。三是界于兩者之間的,所謂良知,聽從己心,無問西東,相比與利他主義者,這是高尚的。在當今社會,在這個蓬勃發展的社會,需要提倡的是為國家、為人民、為民族謀福利的價值觀,通過利他實現利己,這樣的企業才是偉大的企業。環保行業,注定是造福了社會,造福了自然,才能賺錢的行業,這個行業天然被定義成一個先利他后利己的行業,天然就是偉大的行業。偉大的行業需要偉大的企業,因此,偉大的環境企業一定是先利他后利己的文化。
環保行業是個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需要共同尋求利益關聯者的利益最大化,這是E20環境平臺的使命。
E20環境平臺的初心也在回歸。E20原來是一個行業平臺,18年的歷史,前15年是一個行業平臺,以行業為使命:做產業價值放大器,產業生態連接器,產融對接解碼器。新三板掛牌后,有了經營的壓力,追求商業的價值。現在,我們的戰略使命是要回歸初心、回歸行業。因為行業需要一個平臺,需要搭建這樣的體系,需要產業價值的放大器,讓更多的人讀懂產業價值。
要把綠水青山的價值、資本價值融通到環保產業,需要這樣一個解碼器,需要產業生態的連接器。
產融結合就是很好的例子,資本看不懂環保行業,解碼器的作用是什么?能夠幫助產業更好的融通資本,E20的定位是想做黨在生態文明領域的使者。這個使者就意味著對黨和行業的忠誠,領悟黨的意圖,執著的執行,并且敢于擔當和決斷。
環保產業不能忽略黨的作用,不能忽略政治的影響。產業肩負著“兩山論”落地的使命。E20作為行業平臺,將以人民的名義,沿著“十九大”的指針直面行業快速擴容的困惑與難題,在黨的領導下配合政府推動環境公共服務的改革進程,在新時代下行業的健康是產業最大的利益,這是E20的責任和使命。
我們一直預言,未來最偉大的企業家應該出現在環保行業,因為大資產、大效益要通過環境產業作為連接器,進入到國民經濟的對價。這是行業的使命,也是E20的使命和責任。
這種使命和責任的力量,源于深入學習十九大所獲得的“十八般武藝”,對十九大的理解、對政治的理解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學習貫徹十九大,做實十九大是未來三到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行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E20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次來源于E20的完善的體系結構。E20研究院建立了六個研究體系,包括政策、市場、產業、PPP、金融、商道,這“六個燈塔”。雖然還不夠健全,但是現在已經有30多個研究人員,專門在六個領域進行研究,與一般的學術機構有明顯的不同。同時,E20有六個互動業務:媒體、論壇、咨詢、研究院、會員、商學院。
這種使命的可持續來源于E20的商道。E20的平臺商道是取勢、順勢、造勢、因勢利導。經過兩年的商道洗禮,E20將強化政治賦能,帶著商業思想,回歸行業使命與初心。
我們將以“三力”作為未來業務的中樞:行業影響力、公信力、領導力。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會員年會,E20圈層會員進入講求增長質量的時代,E20與會員是伙伴關系,而不是甲乙方關系,我需要一起共贏新時代。